2)1322 一窝子昏君暴君,也该早些灭了_唐末大军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宿臣吴英,致使三军将士为其披麻戴孝,一片哀恸...而深恨昏君奸臣擅杀忠良,又怎么可能还会对王延钧的闽国朝廷效死竭力?

  所以按李天衢想来,柴再用统领淮西镇主力牙军,再调集附近诸处州府兵马做为偏师,应该便足以杀入闽地,直捣长乐府...只要能尽快控制国都,如今的闽国,也远不及王潮、王审知在位时期能团结得一并打天下的嫡系近臣上下一心,以眼下那边的形势而言,其余建州、泉州、漳州、汀州四处州府,想必也不会负隅顽抗下去。

  携帝君李天衢诏令的八百里加急文书,经快马传递,火速发往东京汴梁,旋即又一路绝尘地往淮西军藩镇治所庐州合肥赶去...御驾仪仗继续行进,一路无话,李天衢又得朝堂重臣接应,而返至汴京朝堂之时。柴再用便已收到御旨,即刻召集牙军点兵,调集粮秣,迅速出兵,这一路上陆续又有附近州府调拨兵马、转运粮秣,相继集结,而浩浩荡荡地朝着闽国地界行进而去

  位于后世闽地西北部,武夷山脉北段,隶属福建省南平市下辖而地处闽赣交界处止马镇杉关村地界,自古便有“闽之有仙霞、杉关,犹秦之有潼关、临晋,蜀之有剑阁、瞿塘也。一或失守,闽不可保矣”的说法。后来诸如北宋末年范汝为、元末陈友谅、朱元璋都是由此处入闽;

  而杉关建于唐朝僖宗皇帝的广明年间,依岭而设,左有猪石山,右有黄狗岭,南北山脉绵亘巍峨,而关隘“岭峻道狭,仅容单骑”,进可攻、退可守,得杉关便占得地利优势,故而历来也是战略地位极高的兵家必争之地。

  虽说闽国于王潮、王审知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国策,一直尽量避免对外用兵;而王位传到了王延翰、王延钧这一代之时开启了兄弟、父子、叔侄相互残杀的模式,时局也变得愈发混乱,但也都是窝里横内斗,还是尽量回避牵扯到外部势力

  只不过到底还是提防被强邻觊觎,换个说法,便是“我绝对不会去招惹你,但是也会格外小心,须防备你有可能来招惹我”...所以王审知在位期间,为了保障闽地安全,抵御有可能入侵的外敌。按《方舆纪要》等史料所载“叠石、分水二关,俱闽王时筑,以备吴越”...而兴建的关隘地势险要,亦有“闽东北门户”之称。

  而做为由江西地界入闽的必经之路,杉关又素有“瓯闽西户”、“闽西第一关”之称,闽国方面自然也须小心防范,所以会按惯例调遣军旅,加固边关军事要塞。

  而由于杉关岭道狭隘,仅可容单骑通过的地形,平常也不利于运送大批商货的车仗来往走动...最多也就是些行脚小贩商贾经过,而自从魏朝占据镇南军全境之后,把控赣地,与闽国又属于君臣藩属的邦交关系,一直以来相处得也甚是和睦,所以把守关隘的部曲也相对比较清闲。

  杉关西北面的一片山林,亦属于闽国治下疆土,偶有派出的巡逻小队,也不过是游山玩水一番,在山岭密林间猎取野物而打打牙祭罢了

  然而这一日,平常也松散惯了的十来名闽国军卒,在一名小校的带领下,按早已养成的闲散性儿,就在杉关西北面的山林游走一番,却忽然听得几声唿哨声起,旋即便有几队身着魏军制式衣甲的军健从密林间杀出,迅速包抄过去,围住那队闽国军卒,其中为首的那员指挥使手绰钢刀,并厉声喝道:

  “我军奉诏征讨闽国,虽然往日与尔等相处得和睦,可眼下若敢妄动,也休怪我等刀下无情!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wcs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